close

在上一篇(140)新經濟議題的尾段:1.maker的困局中,我們提到了maker的達克效應;雖然我在上星期五再加了一篇文章(142),想要把達克效應講清楚一些,可惜很多人還是非常誤解這隻達克。

 

事實上,除了被評斷為「低」的人,很容易受達克效應影響,而自以為是「好」的之外;被評定為「高」的,更是經常性的受到達克效應的影響。尤其是長期受到過去被評斷為「好/高/優秀」的人,當這些人受到達克效應影響,對自己/所屬團體的認知產生誤解時,這些人所造成的殺傷力更強大。像是智商高或職位高的人,因為自己做事很簡單或很習慣,就以為別人做不到是在擺爛,因而就很容易出現態度不佳的狀況,甚至是讓別人以為他刻意刁難…像是當慣主管的人,會以為他自己的意見都是對的,當出現不一樣的人才時,可能是因為他聽不懂看不懂對方,所以他反而會加以打壓,而失去了對公司更有利發展的機會…所以,經常性的調整自己的「定錨點」來看清楚自己,是非常重要的。

 

 

讓我們接著說下去。

 

【2.先進國家這樣做,我們卻是這樣搞】

 

 

《140》中提過,先進國家推廣maker-movement,目的在找出一個新思考、新模式,一個可以主宰下一個經濟世界的亮點。既然是「全新的」,那就代表這個概念,a需要很多的研究和研發,b不會憑空出現,c是「現在」所無法想像的,d過程中會有許多錯路和浪費的狀況(這是可以容許的),e需要的金錢援助一定非常多,f需要的基礎建設一定非常多。

 

 

這簡直是一團找不到線頭的毛球嘛!可不是嘛!所以,從美國這個自造者運動最大的推行者角度來說,該怎麼起頭呢?

 

 

幸好,美國這個國家,一直都是對商業、貿易極度優待的國家,美國國家的運作非常仰仗大企業的協助,因此,大企業在美國,一直擁有許多特權。其一的慣例特權,是,大企業慣性的贊助學術研究;大企業所贊助的學術研究,主因是為了更了解他們自己的產品,次因是希望學術研究能為自己產品背書,希望能更理直氣壯的行銷,並且,希望新科技的出現,能讓大企業的產品生產cost down。

 

 

在這樣的狀況之下,美國由民間贊助的學術研究,早已行之有年;這,就是美國國家在推廣自造者運動中的機會了!!!美國在管控這樣的企業贊助過程中,發現了許多企業在這種學術研究贊助的狀況下,一直不停的發生自我修正,像是從動物實驗中得到的過敏源概念,現在已經擴展到人體醫學運用的領域;像是經過贊助研究發現某添加物對人體會產生危害,而更改其生產品添加物內容,避免企業進一步的損失…這樣的例子,是多如繁星。

 

 

美國在這樣的控管過程中,發現對學術研究的贊助非常有好處,是科技進步的主因之一,也是美國在各方面能一直保持領先優勢的原因之一,所以,美國國家就更利用、鼓勵這種贊助習慣,一方面鼓勵實際在運作中的,可能對未來更有一些概念的企業,加大對學術的贊助,一方面由美國國家出資,贊助學術研究,並且鼓勵學術研究成果加以創業。這樣的結果,不僅大幅度節省了美國國家需要支出的贊助費用,並且在研究方向的掌控上,能夠更符合市場需求。

 

 

所以基本上,美國對於maker-movement的贊助,是從研發→教導→學習→…,一連串的扎根工作!她們教導的不是創意是技能,因為真正的創造力是無法教導的。更重要的是,在一個真正能叱吒風雲的創意出現前,必然會經過許多的失敗,如果要由個人獨立獨資去完成這樣龐雜艱鉅的任務,那幾乎是不可能的挑戰。

 

 

很多人才,欠缺的就是資金,很多珍貴的研究,需要許多金錢的奧援,這是個人做不到事;如果研發者真的非常有潛力,卻因為幾次的研發失敗,而讓自己背負上一生都還不清的債務,不僅會讓可能的未來難產,還會讓許多有研發能力的人才對研究發展卻步,這,才是對國家統治角度上的大損失!

 

 

【人民/企業的獲利,就是美國國家強大的保證!】美國並不是放款的高利貸業者,不會只斤斤計較「立即的回收」…

 

 

而就算學術研究的結果是failure,這也是非常珍貴的研究結果,這代表的是,該實驗告訴研究者「此路不通」,提醒研究者需要換個思考、換條路、重新建構理論再重來。

 

 

先進國家的贊助,重點在「研發」!她們贊助的範圍,甚至是提早到學術研究的層次!這些金錢的花費是非常龐大的,所以美國除了國家出資之外,還廣邀各大企業對學術研究的贊助共襄盛舉。

 

→這些金錢上的花費,對美國這種國家來說,是一定要支出的投資,這是看不到回收的必要支出,她們的重點並不在眼前短期的回收,她們的重點在,這些新研發中,會不會出現一個,可以讓她們得到世界宰制權的新亮點。

 

→所以美國拼命在電力、水力等等各項基礎建設上砸大錢,對於新興行業集中區的供給更是源源不絕。減輕賦稅、增加基礎建設的供給、盡可能抑制該區民生物價的漲幅、宣導產業和學術的何做,鼓勵學術成立產業,給予非常多的優惠和方便。甚至是對於曾經失敗的商人,為了再創事業的借款條件的充滿可再議性。

 

 

相對於那些「捨得花錢的窮人」的先進國家而言,我們這些非先進國家,是「吝嗇的要命的富人」。我們的「創投資金」,花在:

a挹注一個擁有雄厚資本的企業,

b小額貸款給已知、相似的行業。

 

 

所以我們這些原本應該用在「創投」上的資金,讓街頭巷尾冒出一大堆同質性的店家,一條街上光飲料店就佔一半,每一個地方都是大同小異的小商家,沒有太多的特色,相似店家甚至是瓜分市場,使得每家小店的營業額度都不盡理想,沒有增加多少就業機會,沒有在國家稅賦上有多少貢獻…造成幾乎是窮普遍的狀況…

 

 

然後大企業,將他們賺得的盈餘,給予越來越和世界發展脫節的高官,高到讓一般人想死的高薪,然後拿國家挹注的資金來發展企業…然後遇到世界經濟衰退,高官們只想保全自己維持現狀,但是「現狀」早就改變,他們已經脫節,要不就是從他們過去(已經不合時宜)經驗中,提出了無新意的提案,要不就是拼命揣摩上意,弄得自己像無頭蒼蠅一樣的奔忙…因為已經看不清楚世界的新發展,所以,高官拔擢的人才,也嚴重的失去看到世界的眼光…企業越來越衰弱,可以捐納的稅賦越來越少,幾百萬人面臨失業的風險…只能哀求政府再挹注資金…一切惡循環…公私立機構皆然…

 

 

就像得到2002年諾貝爾獎的田中耕一,他就是在東方傳統眼光中,被評定為「劣」的人,只有學士學位,公司不賞識,連他發表研究後,公司也不願繼續資助他的研究;他那1980年代,開發出基質輔助雷射解吸/電離法(MALDI)的研究,2011年,宣布其研究小組開發出能使血液檢查敏感度提高100倍的新技術,如果不是諾貝爾獎的西方眼光,這個讓醫學界更容易發現癌症等疾病的研究,就不可能做到造福全人類的機會。

 

 

→過去握有「評定」特權的公私機構高官、老師,應該引其為借鏡啊!這些握有「蓋棺論定」他人權利的人,真的有跟得上時代的眼光嗎?看到很多的事情,我們應該做的不是嘲笑別人,應該做的是更警惕自己啊…啊…啊…

 

 

而,如果你是被世俗評定為「劣」的,請你不要灰心,請相信,只要擴大自己對世界的理解度(我說的是真正的理解,包含深度與廣度),隨時調整自己的「定錨點」,人的一生還沒過完,沒有人有資格「蓋棺論定」你!

 

 

我們這些非先進國家的政府,因為完全搞錯狀況,忘掉自己政府的職責,只想著「投資→獲利」的經濟學理論;並且被「大陸意識」中,需要馬上上架獲利的恐懼所綁架,以為資金需要挹注在那些,對過往眼光來說「安全」的對象上,卻讓原本擅於研發,有可能發展出世界新亮點的台灣,成為只會跟著別人慌張亂竄的無頭蒼蠅…

 

 

原本我們台灣,可能有機會站上世界顛峰的…可惜了台灣…可惜了我的台灣夢…

 

 

人家那樣做,我們卻是這樣搞啊…啊…啊…啊

 

 

 

【3.發展maker-movement的目的和可以造成的效應】

 

 

世界現在在推廣的maker-movement,目的在「均有/均智/均能」;就如同我們台灣推廣的國民教育,目的是在提高平均識字率,而不是期待人人都變成大文豪。

 

 

拿語言學習來舉例,就可以非常貼近這個自造者運動推廣的現象。

 

 

不管你要學習任何的知識,你必須先能夠「看得懂」文字。甚至是學習外國語,你也必須在,能夠對自己的母語,有清楚、運用自如的能力之後,才能真的學好別的國家的語言;當然,如果能輔佐對於該國家的歷史、文化、社會環境變遷的認識,對學習該國語言的幫助更大。

 

 

他國語言,是由其特殊的歷史文化發展背景下,緩慢形成的人民溝通方式,這其中帶有該國人民對事物的共識、偏見、迷信、和慣用思惟,如果單靠異語言名詞直接翻譯,絕對是無法符合該國語言文法、用詞習慣的!

 

 

就像語言學習一樣,先進國家對於推廣maker-movement的目的,是希望先造成一個,對於maker能力的「均有/均智/均能」,希望在maker概念成為一種時代共識之下的狀況中,期待盡可能越多人,能操作、理解、接受這樣的概念,然後再期待這些人之中,會做出些甚麼震驚世界的作品。

 

 

這樣的概念,有趣透了!讓我想到嘴角都停不住笑。會有甚麼有趣的東西出現呢?

 

現在因為美國推廣maker-movement的結果,破損的海龜龜殼可以得到3D列印的修補!失去尾鰭原本無法存活的海豚,得到了新的尾鰭,也得到了新的生命!人體器官的3D列印正在研發,這樣我們就不用干犯道德,做一個複製人來盜取器官了!太多太多的可能性,正在我們世界發生中。你怎麼還能夠認為,這與你無關?

 

 

發展maker-movement可以造成的效應,會在越來越多人,對於maker概念更加熟悉之後發生。誰說知識只有那些傳統握有權利的僧侶的專有!誰說一個靈光乍現的好主意,一定要發生在哪種資格階級的人身上!誰說充滿道德是老一被人的能力!誰說世界一定要在過往的框架之中行走!!!

 

 

很多對世界、對生命、對未來更加友善的發明,就是發展maker-movement希望可以造成的效應。你不用等很久,這個劃時代的效應,很快就會出現。

 

 

 

【4.對世界經濟即將帶來的衝擊】

 

我在這裡簡單的提幾個重大到,會衝擊所有人國計民生的衝擊就好。

 

 

﹝a  對製造業,尤其是科技製造業,將產生無與倫比的衝擊﹞

 

 

對於傳統和科技製造業來說,製造業的基礎,就在於統一規格→大量生產→大量行銷,這樣的製成品,享有大量生產的成本優勢;並且,由這種大量生產得到的利潤中,大型公司提供維修、保固等等的便利措施,這是傳統製造業和科技製造,在製造中最重要的一環。

 

 

但是受到「大陸意識(131~133)」的影響之下,維修比買新的貴,壞得很快,保固看起來也沒有太多的用處,號稱新產的東西,卻了無新意…這林林總總的狀況,讓市場失去了新鮮感…

 

 

而maker-movement的效應之一,是「有概念的人自己動手做」!除了傳統要生產一件商品之前的「打版/打樣」等小量製品可以自己做之外,製成品的小量生產、小量行銷、小幅微改良,是已經出現在世界的生產狀況(像是日本、台灣的少額募資生產、少量販售…現象)。

 

 

這樣的產品不像大工廠的產品一樣的單調,這種產品有趣、新鮮,吸睛度更高。反正大公司的產製品,也一樣壞得很快,保固維修也沒有意義,那倒不如我自己搞一個,或者去買個可以方便維修的小量發售製成品,至少走在路上,人家會多看我一眼。

 

 

這樣的狀況,隨著maker-movement的推廣,會更加衝擊傳統製造業的銷售量。我的推測是,對於那些真正的傳產行業的影響並不會太嚴重,因為這些傳產業的製成品多半是原料性質,是maker-movement中需要運用到的「資料」,所以,甚至傳產的銷售業績,可能會有少幅度的提高,當然這是在傳產業,開始因應少量需求,接單、製造、研發少量販售的狀況下。

 

 

對科技製造業的衝擊,可能將是無與倫比的慘烈…大量生產的產製品,其預先投入的資金金額過於龐大,銷售狀況越來越低落的狀況下,如果科技製造業無法成功轉型(如同我提過的,我們團隊曾經給鴻X公司送的被退回的提案,其實就是想提出這種概念的企業轉型因應之道),就會變成成千上萬人失去工作,社會動盪的窘境…到時社會會需要重整,我擔心會有更大波的經濟困境產生…

 

 

 

﹝b傳統法規的不適用性會越來越清楚,會是各國政府極需預先準備的課題﹞

 

 

所謂的法規,是當代人民意識集結之下的產物,加以書之成文,形成法律,以條約規範人民的最低道德限度的,一種統治手段。

 

 

所以,法律和規章,都有與時俱進的需求;因此,隨時代演進,修法是一種對國家角度來說,必要之舉。

 

 

像是讓我哭到不行的小白事件,如我在(141)中說過的,要尊重生命,就要從停止無止盡追殺的行為做起,並且應該盡快加速動保法的修法,好讓施暴者得到應得的逞處。

 

 

就像這個事件,我們已經進入一個「知道」什麼是霸凌的世界,也已經「知道」霸凌是一種不對的行為,所以,在這種對「霸凌」意識的改革之下,我們就不能走回老路子,用古代以眼還眼的手法去行私刑。但是這個事件讓多數人悲痛欲絕,所以多數人應該提出建議,捨棄洩恨的思維,真正提出一個,「在我們時代共識」之下,多數人可以接受的刑罰額度;並以其為出發修改法律。

 

 

而經濟議題,更是對一般人的人生影響太過深遠的議題,隨著新創概念的發展,新型態的產製品會源源不絕的出現,其中當然可能會出現違犯當代道德意識的發明,這些,都是統治角度,需要預先提防的東西。

 

 

像是已存在的空拍機的管控,尚無法源根據,需要立法加以保障一般人民的權利,和無人運輸機的運用方面的控制;像是網路興起的共享經濟(像Uber)沒有專用法源,讓他名正言順的賺人民的錢,卻輕鬆的卸除他應該擔負的安全、資料、納稅…等等的責任。

 

 

新行業和新思惟,是已經如雨後春筍一般的出現了,現在已經多如春筍,日後將會無可計數。如果一個國家不知道先規劃法規方面的預想,一定會遭受極為慘痛的代價。而那些慘痛無比的代價,就會是該國人民共享的苦果了。

 

 

((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K. Ice 的頭像
    S.K. Ice

    只收偽文青

    S.K. 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