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從我有記憶以來,我就是一個超級愛面子的小孩。對於自己出糗這種事,我總是非常的耿耿於懷,只要自己在什麼事件怎樣狀況中,曾經出過一次糗,我就會每天在腦中撕逼自己,好幾年都不放過自己…一直不斷的反芻、盡可能完整重現當時自己出糗的狀況,試圖找到自己是在哪一個環節中出了錯。…一直不斷的主動找資料,每次都非得找到,我終於搞懂自己是哪裡說錯話、哪裡有誤解、哪裡出了錯的程度之後,我才肯罷休。

 

 

從我不到十歲開始,就已經是這個樣子的撕逼魔人了,可想而知,當我父母和教養我的長輩,真的非常的辛苦;念我罵我就必須看到我自我逞罰的自我封閉,不念不罵我又有違教養者的天職…。幸好我的撕逼都是針對我自己,我愛面子的程度,是嚴重到,看到別人出糗,我都會於心不忍的撇過頭去…從幼齡開始就是如此…到現在依然如此…

 

 

所以,最近這幾年,一直遇到那種,我講客氣話聽不懂,非得逼我說大白話話、對人無禮,對方才聽得懂我意思的狀況;也經常發生,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的大誤解狀況;這真的讓我許多夜晚輾轉難眠…我想,對別人無禮以及讓別人受傷這種事,跟對方相比,我心裡的自責度,可能與對方受的傷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在我整個幼年時期和青春期中,我的表象上是因為家教所養成的雲淡風輕,但是事實上,我的內心是一個自我監控折磨的狂魔,從來都沒有放鬆一秒鐘…

 

 

這種狀況,一直到我長大學了心理學之後(對,我也有讀心理學),才開始學習轉變。【須要先提醒大家的是,心理學其實並不浪漫,不是像霍格華茲的水晶球,正統心理學其實是對心理脆弱的人來說,異常疼痛的,我並不建議有心理方面問題的人去學心理。】

 

 

從我的例子出發,就有許多可以討論的支線。像是青少年溝通問題、青少年憂鬱症、青少年的肢體暴力問題(溝通失效)、社會適應問題、自我情緒管理、智力差異造成的困境(高低智商者無法互相理解/智力發展不均衡/智力誤解)…甚至是學習過程中,去【聽懂別人語言含義】能力的問題。可以延伸探討的支線,繁如牛毛。

 

 

因為我親身走過許多的掙扎,所以我也經常會在看到一些具傷害性的心理現象時,用不帶專有名詞的方式,盡量簡化的書寫,想舒解他人情緒。但是這方面的議題真的太多太多,我能力有限時間有限,市面上又充斥了很多,以心理之名胡搞瞎謅的言論流竄,真的很讓想要貢獻知識和援助的人,都非常受挫折…寫深了別人看不懂,這樣幫不到任何人;寫淺了,受達克效應的影響,經常性的被誤解之後誤用,反而助人不成反害人…

 

 

議題很多,一次只能寫一項,所以今天我想先說我六月23號臉書碎念文中,分享的那篇文章中提到的「達克效應」出發…

 

 

達克效應(DK effect)是簡稱,其全稱為鄧寧-克魯格效應( Dunning–Kruger effect),是一種認知偏差的狀況。:

●能力欠缺的人有一種虛幻的自我優越感,錯誤地認為自己比真實情況更加優秀。原因可能是,能力欠缺的人無法認識到自身的無能,不能準確評估自身的能力。

●非常能幹的人會低估他們的能力,錯誤地假定他們能夠很容易完成的任務,別人也能夠很容易地完成。

 

 

從這樣的簡介中,我們可以發現,達克效應不只對「低」的人有影響,對「高」的人一樣影響很深。(很抱歉,我其實一直不是二元論的信徒,使用「高←→低」等等的對等詞,是情非得已。)

 

 

不僅在能力高低的方面,我們每個人都有受達克效應影響的可能性,甚至是在「非專業vs.專業」的方面,我們也很容易發生達克效應。並且,受到個人長期以來思考模式、策略運用、劇本廣度、對世界安全與否的認知…各種心理概念的影響之下,達克效應也經常在我們的任何思考認知狀況中流竄。

 

 

這些話是甚麼意思?

 

 

除了能力差的人,會因為自己的判斷資料完全出錯或者不足,而誤認知自己能力好之外,能力強的也會因為自己「做得很輕鬆」,而誤認別人做不到,是別人不願意做;或者能力強的人,因為自己「做的輕鬆」,所以就會誤認知,以為大家應該也能做得很輕鬆。

→這樣的現象,形成了我分享的《經濟人月刊》中的那篇文章標題的現象:「越無知的人越自信,能力越強的越謙虛」!

 

 

專業領域的人,會以為他的專業知識,應該是共識,所以,就經常的覺得,顧客(非專業領域者)應該是在刻意刁難…糾紛就從此發生…

 

 

相似的例子,你現在應該可以想到很多了吧!

 

 

要如何避免達克效應在自己身上發生?這就是個很重要的問題了!

 

 

在人類的認知系統中,有一個跟判斷/道德有關的區塊,其中有很多是用一種「虛幻」的形式存在的。這是現在以計量心理學為主流的心理學界,還無法徹底研究的區塊,神經心理學方面,因為理論建構還不完善,也無法加以探測。但是這卻是對人類日常判斷/道德各方面,影響太過重大的區塊。

 

 

你一定聽過的﹝「大家」都XXXOOO﹞的說詞,如果下次你發現自己說出「大家都如何」的這句話時,你不妨在心中偷偷問問自己『這個「大家」是誰?』

 

 

當你這樣反問自己的時候,你會發現你幾乎無法說出你自己口中的大家是誰。

 

這,就是腦中那個「虛幻」區塊的「虛幻他人」假象造成的效應了。這種虛幻他人的假像思考的存在,讓我們很容易自我安慰,以為自己的狀況是多數人的狀況,所以就會忽略去發現真相的機會。很多在外人眼中覺得莫名其妙的狀況,很多都是這樣發生的,說的人理直氣壯,聽的人卻一頭霧水,覺得對方完全沒有邏輯,所以認定對方是惡意來鬧場的…其實,那可能就是虛幻他人的達克效應造成的結果了。

 

 

因為人類經常性的會有「自我對話」的狀況產生,這是正常的;人類的腦子是一台關不掉的留聲機,拼命的運轉沒有休息過;很多事情我們會在腦中反覆的練習,然後才會去說出來、做出來;「自我對話」是一個,自己先審視自己思考的一個過程,尤其是越愛面子的人、越謹慎的人、越想要有好表現的人、甚至是越喜歡幻想的人,都經常會有的現象。那是一種對自己想法合理化的過程,也是一種行為方面的自我準備。

 

→問題在,這個「自我對話」的品質,在不同人、不同狀況中,經常性的發生,品質良莠差異極大的狀況。

 

 

這跟一個人,對於世界的觀察注意力的細膩度、世界寬廣度、知識深度和寬度、人生劇本的豐富度、策略運用的靈活度、對周遭世界的覺知能力、…太多的因素有關。只要我們挑選來進行自我對話的資料挑選錯誤,我們的自我對話的信度和效度甚至是合理性,就會有非常差的表現。

 

 

當你的自我對話表現品質非常差的時候,你就會做錯事情、做出錯誤的反應、與人發生爭執、造成他人困擾…

 

 

這就是我之前,會寫135的原因。世上唯一不變的就是改變!世界在變、環境在變、你相處的人事物都在變、你自己也在不斷的改變,連你的能力也不是永恆不變的、你在這個世界的眼光中,也是一直在變動的,所以,自我當下的「定錨點」是需要時時刻刻加以審視修改的;這樣才能在當下不做出讓自己失準的判斷,也才能知道,自己應該修改哪些,應該在哪些方面學習…等等的資訊。

 

 

我的「定錨點」的概念,其實就是「TED;真實的你存在嗎?」的概念的再再延伸。可能因為光是「TED;真實的你存在嗎?」的概念,對一般人來說都已經太困難,所以我的「定錨點」的概念,太難,所以很多人完全看不懂。看不懂就幫助不到任何人,那讓我非常的遺憾…

 

 

從「TED;真實的你存在嗎?」開始,真正的你,在這個世界的眼光中/角色中,是一直不斷改變的。你向來定義自己的資料,是根據過去的成就所形成的。但是,過去的並不適用於現在和未來,所以人就必須適時的,調整自己的「定錨點」。

 

 

從這樣的概念出發,我們如果要避免自己出糗、避免自己錯估自己,避免自己做錯事,我們就必須,隨時調整自己。才能免除自己受到達克效應的影響。

 

 

【好消息是,既然真實的你一直在改變,你的「定錨點」一直在改變,所以,曾經出錯的、曾經出糗的、曾經你不喜歡的自己的一切,都還有機會可以改變!!!】

 

 

但是該如何去調整自己?

 

 

調整自己的「定錨點」,其實是有方法的。

 

 

我在135中提出的第一和第二個方法,那就是在調整你自己的自我對話時的資料豐富度。

 

 

其實有一個很簡單、很初級的方法可以增加自己的判斷資料的豐富度:交朋友。

 

 

我在說笑嗎?不,我非常認真。

 

 

並不是一定要交往你認為比你優秀的朋友!因為或許,你現在的優劣之別,可能根本出錯。事實上,跟所有不同程的人的交往,都可以豐富你的判斷資料。

 

 

怎麼做?

 

 

舉個「無法辨識他人情緒」的例子來說,如果我們經常性的在面對其他所有人的時候,當我們說出特定的話,或者我們做出特定的事情的時候,經常性的引發其他人的不悅,嚴重的甚至會到別人開始和自己保持距離的狀況、絕交、說壞話、直接被無視…。

→這種時候,很多的人會亂攻擊一通。這是最可惜的狀況。

 

 

這種狀況,就是讓你知道,自己哪些言行是不合宜的、哪些言行會惹怒他人,這種時候,就是要你收斂言行的警鐘!好事啊!怎麼反過來攻擊別人呢?自尊心不是這樣用的,好嘛!

 

 

古人說「友直、友諒、友多聞」,意思並不像現在市面上的那個意思。

 

 

現在市面上很流行一種說法「不好意思,我就是這麼直…」,很多人用這句話來開託自己粗魯的言行,曾經我聽過朋友間一個叫我噴飯大笑的回應,A對B說「不好意思,我就是這麼直…」,B反過來對A說「直腸當然直啊!誰叫你屁股長在嘴上,淨吐些屁話!」

 

 

A大聲抗議「你這樣說讓我很受傷」

B回應「那你說出那種,粗魯不負責的言論時,你想過別人會不會受傷嗎?」

 

 

即使是這樣有交情的朋友間對話中,我們也可以很大程度的適時修正自己,這,就是古人說的「友直」;真正好的朋友,會在你說錯話做錯事的時候,阻止你。而不是任性倚仗粗魯亂說一通就叫做直。

 

 

而,「友諒」有兩層解釋,第一層是「諒」,願意在對方真心認錯時,給與諒解,包容對方的錯誤,給對方第二次機會;第二層意思是「量」,有度量的虛心接受他人批評和指教,並且成為自我修正的參考點。

 

 

而「多聞」,是個更被誤解的名詞。很多人以為滿嘴艱澀的名詞,就叫做多聞,所以整天故弄玄虛的說話,搞得自己就像個被電視上醜化的算命仙一樣…

 

 

幾個以前我在鹽酥雞攤親身參與到的例子好了。

A貴婦和B貴婦在聊天,A貴婦拼命對B貴婦說小孩的美語學習多重要加多重要,A貴婦還說,她們家的外傭,都稱讚她的孩子美語好。聽得B貴婦是拼命猛點頭。

然後一位外傭牽著一個小男孩過來,A貴婦馬上大聲的要小男孩用美語打招呼,小男孩開口:「啊樓!馬蛋」

我眼前烏鴉飛過…o_O”,不是要說美語嗎?怎麼說出來是越南腔法語?

 

 

A貴婦接著驕傲的說「我的孩子就是/k'æn/史逼客 英個里需」

 

 

我差點趴跪在那下過雨的泥濘地面上…Orz...

 

 

美語中,為了說話的方便,常常會有在發音上便宜行事的慣例狀況,像是can在語言中通常以/kən/的音,做為說話時的發音;而用/k'æn/的音,來代替can't的發音。那就像是我們的「就這樣子」常被念成「就醬」一樣,是為了方便口語所形成的發音狀況,是個約定俗成的語言規則。

 

 

如果那是我朋友,我就會拖她到旁邊,告訴她,她讓自己出糗了。可是因為A貴婦的姿態擺的好雲端,所以,我猜想,她應該沒有會在她出糗時,對她善意提點的朋友吧…可惜那滿身的珠光寶氣,不知道那種說話方式,平日裡是傷了多少人的尊嚴…讓她自己出過多少糗…

 

 

交朋友並不像很多人說的,是個浪費時間的行為。交到一個「好」的朋友,比交到一個「比自己優秀」的朋友,來得重要!

 

 

因為或許我們自己在對人的優劣判斷上,有達克效應的汙染,讓我們對優劣之別,整個完全的出錯。所以,用優劣之別去區分人,是個不僅有虧道德,也不明智的做法。並且,真正優秀的人,你一生能遇上多少個?人家有那個時間,每天為了教導你而存在嗎?放棄對「交比自己優秀的朋友」的迷思吧!

 

 

雖然今天的篇幅,只能說到避免達克效應,和「定錨點」概念中的“豐富自己的判斷資料”的初淺操作,但是我想,這對沒有聽過這種意識的人,已經是很難的挑戰了。所以,其他更深入的東西,以後有機會再說。希望這篇,能幫助得到你。

 

 

很多的誤解,來自於自己輕率的疏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K. Ice 的頭像
    S.K. Ice

    只收偽文青

    S.K. 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