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前兩篇,我們從家庭內的兩個故事開始說起;原因就是為了,要凸顯我們最平凡不過的家庭中,存在著多少似是而非、互為矛盾的概念,的這個問題。

 

 

其實這種,所有事件相關人等,全都卯起來詭辯,每個人聽起來都是那麼的煞有其事,每個人聽起來都好有道理,但是到了最後,事情真正的對錯,卻變的完全的不重要,剩下的只有情感取向的輸家和贏家;像這樣的事,竟然成了我們的日常。

 

 

而家庭教育之所以重要,因為那就是我們的基礎認知,那形成了我們世界觀和價值觀,那成為我們的慣常反應,所以,你並不會只是那樣對待家人,你是拿那些家庭教育,當成面對世界的第一層直覺反應。

 

 

家,是我們第一次學習的地方。也是影響我們一生最深遠的地方。

 

 

第一次學會恥感,是在家庭中。第一次學會情緒的表達、第一次學會用詞的方法,第一次學習…全都是從家中出發。然後我們再將那些家中教導的一切,當成認識世界的基礎。

 

 

所以,往往我們今生的扭曲想法,也是從家庭的偏差教育中來的。

 

 

所以我們這系列,先從家庭教育說起。

 

 

一般正常的狀況是,在教導小孩時,每個人都會強調是非對錯,哪裡錯了、哪理不正確、哪裡需要道歉,哪裡要被懲罰…,在上對下的關係中,這種負增強的施加,是經常可見的;在上對下的關係中,是非對錯是沒有商量空間的,而負增強的責罵、懲罰、刑罰,也是沒有轉圜餘地的。

 

 

但是等到了做錯事的是上位者的時候,情況就截然不同了。當上位者的父母或者教養者做錯事時,這種時候,是非對錯會被要求必須拋諸腦後,「要替他著想、他有面子問題、他有苦衷、他很累…」,所以這個知識、資源、自保能力、表達能力…都遠不及上位者的下位者,就必須反過來,很懂事、很成熟、很為他人著想、很大肚量的,自己給上位者找台階,自己去找藉口原諒上位者;甚至在多數時間裡,受害者經常被迫向加害者道歉。這種時候的是非對錯,就變成一個,童話故事,說的比唱的好聽…。

 

 

舉個例來說,「只要讀好書,其他都不重要」,這樣子教小孩的父母,就是在教小孩當個自私而且能力不足的人。他只需要負責讀書,家中其他都不用管,其實,這樣要求小孩的父母,正在教導小孩兩個很重要的價值觀:

(1.)「你沒有做其他事的能力,你的能力很差」

(2.)「你必須自私的只注意自己的需求」。

這樣要求下長大的小孩,長期沒有練習其它能力的機會,你忽然有一天要他負起家中其他責任,他當然不僅沒有意願(2.),還缺乏能力(1.)。

 

 

長期在其他方面被限制的人,他會的只有那件事,他早就習慣一個,自己能力太有限的概念,他潛意識中會認為,他自己只能專注在一件事情上,可能都做不好了,更沒有心思去做其他事情的自我概念上。

 

 

但是其實,人類的能力並不是與生俱來就可以如魚得水的!

 

 

人類的潛能是與生俱來的,但是這些潛能,卻必須經由肢體的配合、知識吸收的相輔相成、還有不斷練習,才能達到隨心所欲的狀況。就算出生時候是天才,沒有經過練習的過程,也等同一般人,甚至差於一般人。

 

 

有個最嚴重,卻最少人意識到的能力,就是在這樣的思考背景之下,造成我們重大困擾的能力:【溝通能力】。(這就是那些,要求小孩不要交朋友的家長,對他們的孩子,最影響深遠的傷害)

 

 

溝通能力,是需要不斷和他人溝通,不斷從錯誤中學習,才能學會:

﹝原來我世界的其他人是這樣想的,怎樣如何的表述內容對自己是安全的,怎樣如何的溝通方式對自己是成功的,怎樣如和的運用自己其他知識去輔助溝通的順利進行﹞。

 

 

1.而溝通能力,還有個一直不為人重視的大重點,就是「年齡因素」。

在年紀小的時候,我們的知識、能力、破壞力也有限,人際關係較單純、比較沒有太多顧慮和面子問題、我們的學習意願也會相對的高,所以因為年紀小的時候去練習而犯下錯誤,傷害會比較小,修復關係、彌補傷害也會比較簡單,但是可以學到的寶貴知識和常識,卻是非常大量的,是可以讓我們在日後當成借鏡的珍貴經驗。

 

倘若等到年紀大了之後,才要學習這些,你小時後就應該去學會的技能,不僅是成功率渺茫、讓你被厭惡的機會大增、讓你失敗的挫折會非常巨大。別人已經走過了那段學習這些技能的時候了,人家真的沒有空閒去陪一個外人,練習那些不合時宜的基礎能力;除非你付錢給人家…不然你就只能一直當一個邊緣人…

 

 

2.倘若,一個小孩從小在家中,只能無條件服從,並且被要求「不要交朋友」;這樣長大的小孩,除了#對於強勢者很容易呈現一個,無條件服從的狀況之外,他也會嚴重缺乏和他人相處溝通的能力

而長期不交朋友的壞處,除了有讓自己陷入孤立的處境之中,還是讓自己長期自言自語的inner- speech無法得到他人資料而修正的機會,使得自己的思考固著狀況越來越嚴重,與人群的距離越來越遠。

 

 

3.當一個從小被要求「不要交朋友」的小孩長大後,他的生活圈會相對封閉,離開學校體制之後的他,會得不到真實世界資訊的管道,這除了導致他資訊知識量越來越不足(甚至可能危及工作生存)之外,還會相對的,對家人的依賴變成無比的巨大。倘若有一天,當意外發生,他找不到家人可以求援時,他就會陷入完全孤立無援的狀況,並且處在一個,因為知識量不足,連應該去哪裡求救都完全不知道的狀況下。這種狀況,還能不逼死人嗎?

 

 

尤其是現在這個手機網路的年代,人和人直接面對面的溝通,機會急速減少的狀況下,大家太經常的,沒有修飾、沒有再想一下的時間,就把自己腦內的自我對話,第一時間直接的用文字,公開到網路上面;

→常常因為自己太沒有邏輯,或者自己的思考就是非常有問題,使得其他人根本不想回應你。

→但是對當事者來說,他從小學會的,是,只要他做錯事,別人就會沒有轉圜的海罵侮辱他;而當他做對的時候,別人會沉默不語。

+

他將自己想法公開到網路上,卻沒有人或者很少人海罵他,所以他會以為,自己做的是對的事,他也會誤會,以為他所公開的想法,是正確的。

→因此這個人的誤解,和固著僵化的思考模式,就會變本加厲的惡化下去。

 

 

看到這裡,你開始發現事情的嚴重性沒?

 

其實,每一個我們腦內出現的想法,並不值得我們那樣的,對每一個想法都投以那麼大量的關注。有些想法只是過去記憶的片段,有些想法只是腦內跳接神經暫時性的隨機作用、有些想法…

不信你試試,花個三天,不假思索的將所有我們腦內的自我對話語言,無保留的記錄下來,你就會發現,紀錄中的自己,完全就是個精神疾病患者。

 

 

而現在那些,不假思索將自己所有想法念頭,全部公開到網路上的人,你現在知道自己在別人眼中,是什麼形象了嗎?

 

對一個語言模式非常混亂的人,你自己敢去罵他或者糾正他嗎?所以,你現在有搞懂,你那些公開的言論,沒人罵你的真相了嗎?

 

趁著還沒鑄成大錯,改過來,好嗎?

 

 

而,在這種狀況之下長大的小孩,會學到什麼?

他們會學到

1.只要擁有話語權,只要成為上位者或者強勢者,他就有權是非不分。

2.很容易臣服於情感取向情緒勒索,而將是非對錯當成垃圾丟棄。

3.他們會認為,情感面和理智面是完全衝突的事,遵循理智面是容易讓自己受傷的,順從情感面才是讓自己平安的方法。

→所以他們長大以後,這些信念,成為他們的基本價值觀和潛意識行為反應。他們對這些想法價值觀的固著,和僵化思考的程度,讓他們完全沒有能力去發現,這些一直運作在他們人生的背景程式,有非常大的問題;所以,他們不僅僅是這樣對待自己,也用這樣的基本認知在要求別人。

 

 

不管日後他們受了多少的教育,這個永遠在潛意識裡運作的背景程式,就會讓他們,容易以情感導向去取代理性思考的原因。所以當那些有心人,利用經過扭曲的事實,企圖去煽動你的支持的時候,他們就是利用你的弱點去影響你的。

→他們會先用一些經過刻意扭曲的知識,利用你平常「知識內容的深度廣度不足」的弱點,

→再用一種,非常牽強附會、無邏輯的詭辯話術,將兩個完全不相干的知識,扯再一起,企圖造成你的「經過刻意操弄的淺層知識」,

→如果遇到質疑,他們就會開始開「情感面訴求」,利用你從小學會的,一直在你潛意識中運作的,被情緒勒索綁架的價值觀,來“感動”你的情感面,來“振奮”你無理性的支持

→經過他們刻意扭曲,並且故意灌輸給你的“淺層知識”之後,就算你很謹慎的去自己再去驗證,因為基本的知識內容的深度和廣度的不足,你不管再怎麼找,也都只會找到符合那些有心人說法的、他們刻意營造放出的假資料和假消息和假新聞,

→因此,你再度的確認的那些經過變造客意扭曲的淺層知識,你對這些別人刻意放出的訊息,更加的深信不疑了

→因此,你變成這些人最忠誠的信徒

→因此,成全了別人,卻害苦了自己…

 

 

今天這篇難度頗高,應該讓你看的很累,所以我們先在這裡休息一下。下一篇,我們試著來解釋我此篇中提到的一些名詞,還有問題的解決等問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K. Ice 的頭像
    S.K. Ice

    只收偽文青

    S.K. 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