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名牌就是一個「有名的牌子」。你可以說它是famous brand,也可以稱它為(a)+ name brand +(物件);基本上它就是一個,有了名聲、形象、眾所周知的品牌,旗下會有以其品牌精神/設計/領域/知識主打的產品,和延伸發展的其他產品。

 

剛開始時候的這些高級訂製(服裝、用品)商家,因為做工精細、產品優良,深受訂製者的喜愛,開始打出名聲。像是LV剛開始(主商品)的旅行用大箱包,在那個空運不甚發達、歐洲人開始跨洲大遷移的時間點中,憑藉其依照顧客需求量身訂製、堅固的作工,得到許多有乘船需求的上流人士的喜愛。當時還有許多船難之後,LV大箱包漂流上岸的淒美傳說。

 

像是Coco Chanel女士,她的年代正好恭逢女權主義盛行、女子外出工作的機會增加的年代,所以她就是第一個在女權時代為女士量身訂製褲裝,而打出名聲的訂製師;早期許多的訂製師,就是這樣奠定出名聲來的。

 

隨著品牌開始形成,這些品牌的業務量越來越多,量身打造、注重個人需求的產品,很顯然開始不符合絡繹不絕上門客人的速度和購買需求,所以,開始發展出以其品牌顧客(非大眾)需求為基礎的最大值,分碼、分功能的,開始小量生產。這樣的結果,產生了你現在看到的服飾號碼的銷售方式,以及媽咪包款、晚宴包款、旅行箱包…等的分類。

 

隨著顧客群的增加,顧客信任度越來越積累,設計師們開始考量死忠顧客的需求,開始了周邊商品的擴展。像是方便職業婦女外出行走的鞋款,還有沿襲法國香水文化,特意為了外出工作者掩飾體味製造出的品牌香水…,再漸漸擴展至主顧客家人的需求,像是領巾、袖扣、鋼筆…等等的物件研發。

 

後來,小量生產已經無法供應顧客購買的速度,開始了專業的分號分碼,以統計意義上的分別為區分的大量生產。

 

接下來的名牌操作,與outlet概念的出現很有關係。所謂「Outlet」,原本意思是「清理庫存,廉價出售」的意思,但是專櫃的產品經常性的不夠賣,要有出清的商品,是非常稀少的,而且通常這種出清,也經常是因為擁有某種瑕疵,所以打折出售的情形。但是隨著outlet的概念的發展,也因應一般人對名牌的迷思,名牌業主開始另闢產線,專門生產為應付outlet銷售的同質性產品。想當然爾,這樣的產品,它的用料、作工、品質、穩定度…雖然還是會有該品牌的一定水準,但是的確是無法和專櫃銷售相提並論的。

 

在名牌操作的情況下,很多人以為,看到哪個明星、名人使用哪個品牌的物品,就以為自己用起來也會有一樣的效果;其實那是錯誤的概念。而這個錯誤的概念,成為了許多品牌獲利最高的地方。往往,一些不甚堅固的年輕品牌,誤解了這樣的名牌操作理念,大量生產許多同質性的商品,用上很炫麗的廣告宣傳手法,以潮自居天價販售,卻看不到甚麼精緻的以顧客為尊的精神,也看不到能夠襯得起其賣價的品質或者意義,只是撈了表面賺了就跑的想法充斥;所以潮起潮落,可惜了設計師的滿腔熱血,也可惜了購買者急速縮水的荷包。

 

 

因為「訂製」的概念,針對的就是「個體差異」這項特質!像是旅行箱包,在剛開始的年代,有人重珠寶有人重配飾、有人要帶許多的銀餐具出門,到了近代,有人拿包是為了宴會,有人為了裝嬰兒用品…形形色色各式各樣的個人需求,造成了設計品的體積/型製/使用方便度/甚至是奢華程度的差異。

 

而人體本身就是有極大個體差異,有人腳長一點,有人脖子長一點…,所以當然,要能夠有像那些明星、名人一樣的使用效果,就必須有他們一樣的量身訂製/量身修改的過程。

 

 

在這種名牌操作意識取得巨大的成功之後,許多其他行業,也開始了發展品牌的概念;採用的經營方式大同小異。各式品牌的出現,讓我們一般消費者,很容易辨識它的商品,對品牌的習慣,也漸漸深入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卻也因此,產生了我所謂的哀愁。

 

基於一般大眾對於品牌經營的誤解,品牌盜竊、創意成為一種很容易被抄襲的標的;而研發/設計/創新,是個異常艱難的task,創意經常性的不足(見後篇:新創),抄襲的狀況更是層出不窮。

 

而每一個品牌,都有它立基的領域/強項/精神和理念,在其企業轉型、拓展周邊商品的時候,新加入的設計者,如果缺乏對其品牌的文化認知和品牌創新協調性,就很容易讓一個品牌長久經營的努力告吹。就像我之前,發現麥阿牢的韓製糖醋醬,居然加入了梅味來取代傳統麥阿牢糖醋醬裡的酸味時,我曾大張旗鼓煞有其事的寫過一篇《045  麥當勞,還我糖醋醬!!!》,朋友都笑我,幹嘛那麼的火?但是,就像文章中提到的,一個企業不能放棄自己的主商品。

 

雖然隨著時代的演變,一個企業品牌的主商品,可能會面臨時代的改變,發生主商品銷量銳減的狀況。像是蘋果公司的電腦,和其他PC廠家一樣,遇到這個電腦使用量越來越低的年代,使得整體電腦、筆電的銷售業績直直下滑,必須另尋新產品才能存活的狀況。

 

但是,一個公司的主商品,代表其專精領域、其企業文化和精神,那是該企業最在行、投入最多心血的結晶,不應該說廢就廢;應該是盡力去嘗試研發與轉型,而不是貿然的將其取消。

 

像是以軟體為發展重心的微軟,雖然這些年的銷售都不見起色,但是他們還是很努力以「軟體研發」的立足點在思考轉型。像是W10試圖將電腦和手機連動的嘗試,還有AR的開發;從這些小地方,就看得出一個企業的努力。根據傳言,日本地區的Windows作業系統銷售不差,雖然我沒有實際數據可以佐證這個傳言,但是倘若傳言屬實,那麼本來電腦使用就一向很強的日本人,他們的一般電腦知識,很快就會超越其他轉而使用推廣手機的國家,這樣子的日本,日後在高端運算上的能力,非常值得期待。

 

 

為何要在新經濟議題系列中提起名牌意識與操作?那其實是源於我的哀愁…

 

說明名牌意識的出現與操作,這是一個回歸本源的探究;這是現代企業很容易迷失的關卡,也是很容易被忽視的研發困境。

 

在探究這個名牌意識的出現和操作的過程中,很容易會發現一個重點,那就是「個體差異」。

 

現代很多商品強調量身訂做,可是這種量身訂做,很多都流於口號。量身訂製其實非常的耗費成本時間與金錢,也不是任何人都負擔的起。

 

 

但是這樣的精神,是一個品牌立基的本源;是絕對不能輕易捨棄的。

 

你很疑惑,我又說有些商品會被時代擠縮生存空間,又說主精神不能廢,那是該如何是好?

這些陳舊的文化沿革,對現代生活的我們,倒底有甚麼用?

面對現代的經濟困局,這些概念有甚麼幫助?

面對專家警告的AI發展,以後我們人類要怎麼定義自己?

而這些東西,到底對我們心理狀態,會有怎樣的影響?

…林林總總的疑惑,我試圖一一澄清…

 

 

 

而這樣以客為尊的量身訂製的概念,是現代企業最應該重拾的精神。但是現代的量身訂製,卻不再是以往那種,精細的以個體為單位的量製。先跳出來再強調一次,我一直掛在嘴上說的【結構→解構→再結構】,這種精神,也應該予以解構再結構。

 

 

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K. Ice 的頭像
    S.K. Ice

    只收偽文青

    S.K. 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