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美國有一定程度認識的人,還有對於在美國居住過或生活過的人,都一定知道Walmart。
台灣翻譯為沃爾瑪,我也喜歡念沃爾瑪,原因只是,我不想說每次說一個單字,每次還要再翻譯成中文解釋一次;更何況,”郎系逮灣郎,馬欸曉公中文(台語某輪轉啦~)”,幹嘛一定要明明知道別人有英文障礙,還拼命對人家說英文;我才沒有那麼壞心咧。
好啦,不玩了,我只是個性愛玩而已。
為何說起沃爾瑪?對於不明白沃爾瑪的人,我簡單介紹一下;沃爾瑪是美國的大型社區式連鎖商場,幾乎每個區域都有沃爾瑪的存在;美國人民的消費,從日常用品…到吃喝玩樂,幾乎都可以在沃爾瑪解決。
那沃爾瑪究竟有甚麼厲害的?美國的年度進出口商品內容,只要看沃爾瑪的進出口商品清單就能揣測,幾乎是等同國家指標。2011年,沃爾瑪總公司,美國國內非奢侈性商品,進口數量的減緩,這震驚了許多美國與世界的經濟學者,對於美國的經濟的復甦,股市上表現的可以期待,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之一;對於許多搞經濟搞股票的人,超級重要。
又落落長,這到底是甚麼意思?意思就是,沃爾瑪這一個連鎖企業的規模,已經龐大到影響美國,甚至是世界的商品經濟型態。
那跟我們有甚麼關係?
台灣的全聯,與沃爾瑪這個企業的崛起,幾乎如出一轍。
而台灣全聯的操作經營,就是幾乎仿效沃爾瑪的營運。
初期以低價策略站穩腳步→
再來主打民生,增加人民對商場的好感→
擴大商品販賣內容與項目→
迅速展店→
同時間,餘各區域成立快速反應的物流中心→
擴大營運區域→
擴大之後造成聚集經濟效應,壓低成本→
再反覆…
雖然受限於台灣的市場規模,與土地取得等問題,全聯的發展,未必能像沃爾瑪一般,變成一個龐然的托拉斯巨獸,但是也讓人看得非常的熱血沸騰。
最近很多人試圖要去解釋全聯的發展,讓我聽得超無力,那些所謂的電視財經專家、或是經濟演說專家,怎麼就講不到那個點上?是故意保留,留一手,還是壓根就沒有經營學、工商理論的概念?
一個企業,就如同一個藝術作品一樣,一旦生成,就擁有了自己的一套價值觀、一套思考模式,和一套制度;這所有的一切都是有跡可循,所有的一切都是可以規劃的。
不管規模大小、不論範圍淺闊,不分所屬行業,一個企業的思考是沒有人性存在的,她唯一的目的就是擴張與獲利;就因為如此,一個經營者的最主要工作,就必須為企業添加入人性化的經營手法,否則一旦順著企業的思考,一個企業反噬其主的時間,指日可期。
這世上所有一切,環環相扣,沒有一項一樣一人能例外。
沃爾瑪化的全聯,妳聽得懂我在說甚麼了嗎…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