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的來說,曖昧文化是一個:

不說清楚、不講明白、含糊其詞、閃閃躲躲、不正面回應、混沌不明狀態。

 

曖昧文化的語言思考邏輯是:

衝動、邏輯和非邏輯混雜、非理性恐懼包裹在理性的糖衣中、常有自相矛盾的狀況、細究之下往往發覺無法自圓其說。

 

這樣子的曖昧狀態所操作的議題和思考模式,非常容易模糊焦點,是公關人員危機處理時候,最愛使用的手段;是一種轉移他人注意力很棒的操作。但是這種操作,很容易流於耍無賴的低級型式。

 

但是也因由這種思考模式的不清楚不明白無邏輯等等特質,很容易造成情色操作滲入的狀態。

 

在以往時代中,最容易接受這種含糊不清無邏輯思考的群體,是大腦功能還在發展中的青少年群眾;所以青少年很容易被自相矛盾的語言所煽動,做出不理性的衝突行為。

 

甚至連現在風靡中高齡者的那種勸世文章的風潮,和以往宗教場合中常見的勸世小冊,還有輕齡者喜歡瘋傳的三言兩語的抒情發洩短文,也常用這種含渾曖昧的語言運作方式。勸世文,沒有不好,抒發情緒,也情有可原;

可是,我們該勸戒的,難道只有他人?

我們對自己人生困境,難道只能不斷指責他人,只能抱怨嗎?

這種狀況,長期發展之下,不就是造成,對他人越來越嚴苛,對自己越來越寬容了嗎?只會坐而言,不能起而行,是要每個人都變成種在地上的番薯?還是要你身邊充滿洩恨意識的人群?

每天聽人不斷抱怨,永遠過不去的憎恨,你不累嗎?

用那麼強的情緒,處理你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如果發生大事,你還有處理的力氣嗎?

 

可是,藉由網路發達,和通訊軟體的不斷競起,不分年齡、不分國籍的,幾乎所有的人都長時間的被這股曖昧文化所壟罩;尤其是網路越盛行發達的國家,這樣的狀況就越嚴重。

 

很多非理性、無邏輯、自相矛盾的說詞和現象,經由人們的社交焦慮,大量的對每個人「洗腦」,長期處在這種曖昧狀態之下的人,只要自覺力不夠,就會漸漸的臣服在這種曖昧文化之下。久而久之,不僅僅是對曖昧文化中的那種,非理性、不合邏輯、自相矛盾說法、斷續的邏輯思考…,接受度越來越高。甚至會開始,弱化自己的表達能力,捐棄自己的信仰。

 

在這種,亂扯胡說都可以被當成有理的狀態之下,人類很多的高階研究,會出現無法發展的狀態;許多對人類整體安全預防的政策,會經常的預測失準,這會造成很多的悲傷。

很多各科學者,會因為曖昧文化的含糊不明,造成研究失焦…。像是很多對現今科技來說「可以做到的」發展,卻經常因為還沒找到可以應用的方式,或者迷失了研發的中心思想,導致科技無法進展。像是機器人研發的困境,像是VR(虛擬實境)技術的發展,還有太多太多,連工業4.0的運用,還有大數據等等等,很多東西,都因為這種抓不到中心思想的因素,僵化思考延宕了人類可能的發展…太可惜…

 

就連近日乳癌新藥研發,讓醫生、藥廠,槓上醫學期刊的新聞,這種各自委屈的狀況,也有這樣的思考在運作。

 

對一般人來說,以為這只是股票投資、或者只對乳癌病患有利的新聞,一般人會就輕易的掠過這則新聞。但是其實不然。

 

對醫學期刊來說,解盲(一種實驗方式)「未達顯著」,所以很直接的宣稱,說新藥沒有效用。這樣的宣稱,讓實驗後續可能得到的資金挹注,發生危機。所以研發者和醫生,憂心忡忡。

 

任何一種人類疾病藥物的研發,都是需要經過非常嚴謹過程,多段動物實驗,不斷修正,才能進入人體實驗的階段,再不斷修正。這是非常多人日以繼夜的心血。實驗的過程,除了有必須滿足的嚴苛法規,更有許多不斷修正的過程。並且,藥物中的主成分,和其他副物質的搭配,才能共同形成一顆你看到的藥丸,如果貿然直接宣稱,藥物沒有作用,那可能就抹殺了有效主成分的藥物組成修正的可能性。而這些修正,需要時間、金錢和許多的測試,或許這些辛勞,就會變成幻影。

 

但是為何醫學期刊會這麼做?其實期刊說的也不算錯,這次實驗,解盲結果並未達到顯著;但是這樣的結果只代表,這次的藥物組成方式,可能需要修正。而太沒有耐性的影響之下,讓期刊直接做出「藥物沒有效用」的標題宣稱。卻忘記,如果是因為,這次的【藥物組成,會影響藥效】的這個因素,造成解盲未顯著,那麼,在該藥物開放權力,其他藥廠開始生產的時候,我們就可以根據這個實驗結果,去“要求其他藥廠的藥物組成方式,讓空藥的狀況,不會發生”在這個藥物中。

所以其實,就算是解盲結果未達顯著,也是非常有貢獻的實驗。這代表,如果主成分確定有效,那麼藥品的組合方式,就需要調整!

 

而抗議醫生所提出的,期刊這樣的宣稱,是抹殺病患醫療選擇的言論,事實上,就是那些抗議醫生、研發者最擔心的事。

 

*所以,很多事情,如果只要求簡單解釋,只要求快速,很多人類有權擁有的另一個選擇,就會面臨被抹殺的命運。*

 

 

不僅是在對全體人類相關的方面,這樣的影響,對一般人民的日常,影響最大。

 

從曖昧文化特質,是很適合情色發展環境的這一方面來說,曖昧文化中的情色操作,會更大量的滲入我們的生活,成為我們習以為常的日常中的一景。傳統父母原本教養小孩的方式,可能會讓小孩成長成,在小孩的社群團體之中,不受歡迎的人物。所以,傳統的教養方式,應該快點開始思考改變,怎樣的教養,是可以被新時代接受、是新時代需要的特質;這是一個傳統思想和新思維之間的嚴重拉扯。

 

而一般人,太習慣這種含糊不清的曖昧文化說詞之後,會漸漸的喪失「自我表述」的能力,對很多事物失去耐性會是一般人,最大的致命傷。就像是我一直說的「隱藏起來的祝福」,很多事物,並不是只有表面的意義,其背後隱藏的訊息,可能更為重要;但是這些發現,經常都需要時間這個因素。沒有耐性,再珍貴的訊息,再多的可能性,都會被當垃圾一樣,棄如敝屣。舉例像是文字。

 

或許你還記得,你讀書的時候,老師經常要你說出,你對某一段文字的理解。這樣做的理由,其實是因為,

*文章是作文者思考的一整個完整思軌的總和,一篇文章,有它要表達的大主旨;而這個大主旨,是由一段段的文句,堆疊鋪陳,解釋出來的;

*這個文句,除了組成文句的文字文詞,各自表面的意思之外,其結構的方式,其實可以看出非常多東西:

*像是作文者的心境是狹隘還是氣度輝煌?這篇文章心態是尖酸還是撫慰?文章的語文邏輯是否有理?作文者對他想探討的議題,所擁有的相關知識的深度與廣度,是否足以支持他提出的論調?…(光是能夠看出這些東西,你就能夠大大的減少,被有心人欺騙利用的機會)

※並且,這樣的對文句文章背後意義的探索,其實是在培養你一個「換句話說」思考的方式。

「換句話說」的能力,是“達成人際溝通”,和“學習異語言”,最重要的要件之一。

:因為每個人的成長背景不同,思考方式也不同,如果你只會單一的思考模式,你就無法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意思讓他人明白,更無法理解他人的意思。無法成功溝通,人際衝突就此而起。

:而學習異語言,最簡單的方式,是母語基礎的為底的思考;每個人的腦內自我對話,使用的都是他慣常的語言,這種慣常語言,有助於思想的開拓。而異語言是從異文化中發展出來的,該文化未必有你文化語言中的情境描述,或者是語言表達習慣,如果沒有母語的堅實基礎,和換句話說的兩種能力,除非你是長期處在異語言環境中,否則你就很難學好異語言。

 

※而,處身在這個年代,世界其他國家發生的事情,對我們的影響越來越嚴重。如果沒有辦法理解異語言的背後意義,你就無法明白他國的真實狀況,如此一來,不管是研究、投資…甚至是一般旅遊、日常生活,你都可能招致危害、誤判局勢而不自知。

 

 

在這樣的曖昧年代中,保有清晰的邏輯思軌、完整的表述能力、和對於事物的耐性,光是加強訓練這些特質,就足以讓你贏過至少1/4的一般人類。

 

 

而,處理事情的能力、解決問題的思考型態、冷靜不衝動,承諾並真的有所行動的人格特質,會讓你再贏過1/4的一般人類。

 

接下來,真的能聽懂別人的語言,真正能看懂文字背後的意涵,是讓你贏過另外1/4一般人類的能力。(這種能力和人際、學習…有關)

 

剩下的,就只能依照天賦的高低,追求自己的「最佳表現」了。

 

 

曖昧文化的形成,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現在並不是用什麼道學恐懼去鎮壓的時候,這是一個,任何人、任何團體或者力量,都難以抵擋的風潮。我們要做的,並不是螳臂擋車,那只會死在車輪下。而是學習一個新的態度,寬大我們的接受度,讓我們不至於被時代所邊緣化。

 

 

值得一提的是「自我表述能力」。這是一種,對自己狀態,清楚語言化的能力,其中除了解釋自己,還包含“讓別人理解自己的能力”的這個部分。如果說了半天,我說的很爽,你鴨子聽雷,你下次一定不想跟我說話了,不是嗎?

那,你會這樣要求別人,為何都不曾這樣衡量過自己?

 

我在過去很多篇的文章中,一直在說,人際關係,是非常重要的事。像是台灣很多父母,拼命限制自己孩子的人際交往,我深不以為然。

 

人際關係的學習對任何人、任何年齡層來說,都是非常重要,與他人相處,的確是非常疼痛的;但是,人際關係關乎一個人的視野、未來、以及他日後的社會表現。我曾經認識過一個順利從名校畢業,後來任職於某大企業的高階人士的朋友;他就學時從不讀書,能順利畢業,靠的就是他成功的人際關係。而他現在工作的意氣風發,靠的也是他高超的人際關係技巧。誰說世間只能有一個標準?

 

 

一直以來,世界名校像是哈佛的錄取標準,除了非常優秀的表現,很大一部分學生,是「擁有世界影響潛力」的世家子弟。這一直都是這些名校能屹立不搖的主因。而不是台灣人誤解中的,分數取向。

 

分數,都是可以造假的;分數,都是相對比較而來的;分數一點都不可靠。實力,才是未來世界中,最重要的東西。

 

就算畢業於名校,就能保證一生平順?你也太童話故事了。

 

「影響力」,是那些世界名校,好久之前就已經注意到的事。而現在許多的大企業慈善家,使用的也是這樣的資源:影響力。

 

這些拼命限制孩子社交的父母,我問你一個問題,你確定自己的見識足夠遠大,可以獨立給你的孩子指一條明燈路嗎?

 

還有一般人,你一直嘲諷他人,嫌別人麻煩,拒絕人際交往的結果,有讓你活得更好?視野更清晰?對你的人生更感舒適嗎?你,有更不孤單嗎?

 

 

和人相處,我們一定要自願放棄一部分的自由和權力,這是必然的,而這,也是非常辛苦和疼痛的事,這,也是一定的。而自己的中心思想如果飄忽,就容易人云亦云,隨波逐流;並且,我們自己的思考,是否有失當,是否不合邏輯,我們的表達方式,是否合宜…其實這方面的學習,從人際交往中,得到的修正程度,是最強的(這個我以前說過,如果需要再解釋一次,你就出個聲);這種種因素的加總之下,擁有人際關係的優點,遠多出缺點。

 

人際關係方面,現在我們面臨到的問題是,以往人際關係的經營,就已經困難;現在在這股曖昧文化風潮席捲之下的世界中,要如何維持人際關係,又保有堅實的中心思想,還不會被自己的同儕所唾棄,this is a question!

 

自我競爭力方面,我們面臨到的問題是,要怎樣聽懂別人語言背後的意思?還有看懂文字背後的意涵?缺乏這兩種能力,一切的發展,都只能是空談。

 

 

世界改變中,你我都身在其中。該怎麼做?希望  神垂憐你我!

 

 

結後語:最後送你一個珍貴的知識。這是只給很辛苦看完五篇文章的你的,一個小禮物:

 

怎麼培養耐性?

:維持專注力的,一件事做完,再做另一件事;不要著急;但是也不能拖延。

只要養成一件事做完,再做一件事的專注習慣,久而久之(真的一定要維持長時期,成為習慣),當你習慣之後,你的大腦就會慢慢的,出現神經髓鞘化的可能性,這會加速你的反應。也會加深你對做過事件的正確理解深度。

高智商者的大腦中,就有很多神經髓鞘化的現象。這種現象,有助於神經傳導路徑的快速傳導,對智商和思考反應速度,非常有幫助。就是市面上說的,真正的聰明啦,哈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K. Ice 的頭像
    S.K. Ice

    只收偽文青

    S.K. 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