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網路上,經常可以看到,很多炒知名度的人會宣稱自己智商高。說得再神扯的人都有。宣稱自己智商高,除了可以成為話題之外,還有一個『現代版國王新衣』的隱形保護殼。

 

「智商高」這三個字,直接在一般人的心中,煽動大家的自卑感,潛意識中會變形成一種想法「你聽不懂我的邏輯,是因為你智商太低」,所以,為了不讓別人發現自己的不夠優秀,一般人就算感覺那個自稱者的言論怪怪的,也不敢說出來。

 

這樣的狀況,保護了那個自稱自己智商高的傢伙,合理化那些自稱者的不合理甚至是低智商行為,也間接阻止了許多的非議,直接阻止了很多帶著自卑感存活的人們的質疑,完全就是現代版的國王新衣。

 

一大堆可笑的荒謬鬧劇,和那些,自稱高智商的正在洋洋得意的出洋相的丑角們…

 

這種現象,對我這種,親自接受過兩次完整智力測驗,再修習過心理測驗學,並且認真研究過心理測驗學,和研讀過智力測驗施測手冊的人來說,我從感覺憤怒,再到感覺遺憾,甚至是不忍卒睹於那些宣稱者的丟臉行徑…

 

只是,那種自稱者的宣稱,不管是因為他們本身無知導致誤解,還是故意想炒話題,這種自己誤會智商,卻以高智商之姿,宣傳自己的無知的行為,倘若只是害他們自己成為一個笑柄,那也就罷了,所謂不知者無罪理論嘛!

 

但是這種宣稱,卻讓自稱者以優秀形象居高臨下的出現,經常性的嚴重誤導大眾認知,這種誤導就是一種非常可惡的罪惡了。這種誤導大眾認知,以及造成一般民眾心理傷害的事實的行為,就不再適用於對於無知的寬容;我們必須正視這種,無知自稱者,戕害他人認知的罪惡行為。

 

所以,我們今天就從我自己的經驗、感觸,以及我所了解的智力測驗,來說明一下智力測驗好了。

 

幼年時期,清末出生民國成長,在當時擁有大學高學歷,後來從事教職的爺爺,有個同學來台灣出差,他非常機緣巧合的帶著專業人士才能取得的魏氏智力測驗,而中文的翻譯版本,也需要找幾個受測者,測驗中文版本的穩定度;正好看到我,覺得我是很有趣的小孩,所以我就成了他『魏氏兒童版智力測驗』的受測者之一。

 

我受測的狀況,和我幼年時期的學業表現並不一致,所以大人們都沒把那個測驗當回事,但是在我心中,卻種下了一個「我極度優秀」的自我認知。

 

因為我自己心中的自我認知,隨著我漫長的自主學習過程,一次一次累積成型了我的堅固的自我認知。所以不管老師長輩對我的評價是如何,我的「我極度優秀」自我認知,是根深柢固的。

 

拜家族藏書豐富的福氣,以及『我極度優秀』的自我認知的自信,我從小是抓到什麼書就讀什麼,自從大人們無法應付我的詢問,所以教會我自己查字典之後,我就超級喜歡抱著字典看中英文書籍。像是西遊記、紅樓夢、古文觀止…,我是讀古本。英文書籍也是,都是我自己一個字母一個字母的,一個單字一個單字翻字典的累積的。

 

記憶中有一次我找到一本叫「金瓶梅」的書,正巧爸爸回家跑來看我在幹嘛,然後爸爸叫我去給他端杯水之後,那本金瓶梅,從此就神秘消失了。

 

很多當時有看沒有懂的文句,長大以後都在某個時間點中,讓我豁然開朗。

 

我對於學校的適齡教育的初淺內容感到不耐煩,最嚴重的那幾年應該是國中的課程,我的數學科目除了邏輯推論證明之外,其他需要花時間背誦公式的部分都奇差無比。但是不管當時的數學老師如何對我低評,我心中的「我極度優秀」認知,從來不曾改變過。

 

後來因為我在成長時期累積了太多『人類的』疑問,所以我也跑去讀了心理系,上到心理測驗學的時候,我開學第一天馬上登記要研讀智力測驗和心理診斷常用的羅夏克墨漬測驗。當時整個系所都笑我,他們都說,最困難最沒人要的功課,我卻當成寶貝一樣,大家都嘲笑的謝謝我,說我省了大家的麻煩。

 

為了要真正了解智力測驗學,所以我刻意避開測驗相關計分和內容的問題,仔細詢問了施測的注意事項,並且找了曾經施測過,有經驗的前輩幫我施測和再測;這一次,我接受並且研讀的,是『魏氏智力測驗成人版(WSIC–IV)』。

 

花了將近#一個月,把整個智力測驗流程跑完之後,我才翻開那本,只有專業人士才拿得到的施測手冊開始研讀;並且找了幾個願意接受測驗的同學,對他們施測並且分析。

 

做完這兩個,連一般心理系所學生都不想碰觸的測驗之後,我心中的明白,卻是越來越清晰。加上修讀工商心理、統計、實驗設計、心理診斷…等等課程之後,所了解到的甄選評鑑等相關知識,我開始更有自信繼續我的自主學習,當然副作用就是,我也更不在乎那些外界評價的內容。

 

先說那些副作用的影響。好的部分是,我開始能夠寬容他人。壞的部分是,我鄙視一般的評價標準,所以常常在這個需要評價的遊戲規則中非常吃虧。

 

為何說開始能夠寬容別人?

 

我小時候經常被評論為特立獨行缺乏耐性,因為我對於那些,我自己很容易做到的事,別人卻做不到的狀況,常常當成是別人偷懶或者別人不肯努力,甚至是”別人故意不做”。我也會對於命令充滿質疑,這的確讓我的長輩非常麻煩。

 

而在我們的文化中,所謂的乖,指的是「讓別人很方便」,所以我理所當然變成「非常不乖、難以管教」的壞孩子。

 

了解心理測驗學之後,我才明白人類的能力是因人而異不均衡發展的,年齡未必能有等比的能力。就像我的體能低落,所以別人可以輕易跑個幾千公里,但是我卻要靠著堅強的意志力支撐,才痛苦的跑完全程一樣,我能夠輕鬆做到的腦力工作,對別人來說,可能是再努力都無法做到的事。

 

小時候是因為家中長輩的訓斥,讓我不去主動為難那些在我眼中故意擺爛的人,甚至是面對那些刻意為難別人的長輩,但是那時的我是心中不服氣的,我只是讓自己不說話。

 

但是學習了心理學之後,我真心的對人人能力不同的狀況感到寬容,我開始真心的寬容別人和自己的無能為力之處。而這樣的狀況,不止很大程度的削減了我對於他人的憤怒感,也開始真正能原諒自己的不足之處。

 

跳出來說一個,大家比較能夠想像,或者曾經遇過的概念:『美人認知』,來幫助大家想像真正高智商者的感受和艱困處境的狀況。

 

有一些從小在「美麗」概念中長大的人們,他們不分男女,其實都非常清楚自己”長得好看”的事實。所以他們會有一種,對外表長相自信的狀況,也會理所當然的有一種”他們很漂亮”的態度。這種認知,是後天無法模仿學習的。

 

從這種美人認知出發,我們舉兩個完全相反的例子。

 

有些你不認為漂亮的人,卻有一種對外貌無比自信的態度,當你去檢視這個人的成長過程,往往會發現,這種人若不是家人一直誤導他她的自我認知,像是一直無理性的稱讚他她的外表,讓他她誤解自己,以為他她自己長得漂亮。

 

不然就是,這種人以前真的外貌出眾,後來卻因為生活的重擔或者生病,才變成你現在眼中外貌不佳卻無理性自信的狀態。

 

第二個例子就是醜小鴨效應。你一定遇過,某些在你眼中漂亮的人,卻對自己的外貌自卑不已。這種人常常會自卑的讓別人感覺生氣,讓人覺得,這種人說自己長相不佳的語言,是在挖苦別人。甚至他她們會出現身體畸形恐懼症的現象,一直無理性的感覺自己長相醜陋,嚴重到影響他她們自己的人生。

 

不管是哪一種狀態,那種發自內心,真心相信自己外貌不輸人,或者真心對外表自卑的,無法形容的自信或自卑,就是源自於長期對於自己外貌的自我認知累積而成狀態。這種狀態,是完全無法假裝的。

 

所以,像是美國有個資賦優異兒童,跨級到長春藤大學就讀,當他對年長很多的同學說出「你們有問題可以來問我喔!」,同學心中卻是「我知道你很優秀,但是我們也比一般人好啊!你這個孩子,是在嘲笑我們嗎?」的想法。

 

但是從那個兒童的角度來看,他卻是因為很喜歡這些同學,缺乏成長交際經驗,只是急著想把自己知道都和他喜歡的新同學們分享,並且渴望新同學們的友誼。

 

那個孩子真的沒有說錯,他也真的是非常友善,但是他卻被他喜歡的人們,打從心底討厭,因為他的存在,證明了其他人的不優秀的事實。

 

這樣的狀況,大量的在真正的高智商者的人生中發生;光是這個部分,你應該能夠想像,這些高智商者,從小生活在如何嚴重的挫折感之中。格格不入的感受,極度自信同時異常孤獨的狀況,可能伴隨著高智商者的一生。

 

也常發生高智商者,人生表現卻未必如意的狀況,尤其是那些,語言表達智商低落的高智商者,他們更是經常性的出現與外界溝通不良的狀況。

 

再加上,其實真正的智力商數測驗,是由許多『可測量』的各種腦力能力,綜合加總計算,所形成的一個『總分數』,所以,不管智商如何,每個人的智力,都是發展不均衡的。

 

還有,根據新的智商研究,我們還有許多屬於智商,卻還無法找到可靠信度效度的方式,去測量的那些『無法測量』的各種腦力能力,像是對一個人類來說,非常有利生存的「street smart 」這種腦力能力,就是我們還無法測量的智力。

 

而這種人類必然的,能力發展不均衡的狀況,嚴重的影響人生成就度。

 

事實上,我必須老實的說,現有的智力測驗,還無法真正的將一個人的真實腦力能力,完整的測量出來,而且現有智力測驗,其實非常針對「背誦、學習等能力」。

 

那是因為,最初開始發展人體測驗學概念的,就是寫《物種起源》的Charles Robert Darwin的表弟Sir Francis Galton;他可以說是個測量學狂人。

 

雖然他的人體測量理論失敗了,但是這個概念,卻在法國20世紀開始進行國民義務教育制度時,由Alfred Kastler做成篩選「適合接受教育」的兒童入學篩選測量工具。

 

並且也由英國的退役少將Charles Edward Spearman,發展成為篩選軍人的測驗。加上後來納粹時期,德國更依據這種人體測量概念,發展出德國民族主義的優生學篩選測驗工具。

 

事實上,我們可以說,這種從人體測量概念,發展而出的人類測量學(智力測驗的前身),因為初期是廣泛大量的被使用在學校入學、公司招聘、移民和軍隊徵兵、民族主義優生學…等等的方面,因此,所謂的『智力相關測驗』,一直是一個,『具有篩選特定用途的測量工具』。

 

到了後來,因為心理學有需要分辨智能對人類發展和心理疾病之間的關係,所以,現代的真正的『智力測驗』,就成為心理學研究研發並且嚴密管控的,一種測量工具。

 

所以,說到這裡,我們就開始能夠解釋,『為何我會稱那些自稱者為無知』,以及『到底那些自稱者,是誤會什麼,居然敢做出這樣的自稱』的這兩個問題。

 

[為何我會稱那些自稱者為無知]?

原因無他,因為那些自稱者,從來沒有真正搞懂過「什麼叫做智力測驗」。

 

從人體測量概念發展出來的這種,以「智力測驗」為名目的『適性測驗』,其實很多時候,是為了某些特定目的的篩選測驗。

 

所以,像是入學考試、軍官測驗、某公司職位篩選…等等,這些為了特定目的做出的測驗,其實它們真正的名字,應該叫做『適性測驗』,就是指,對想要篩選的特定條件,專門設計來篩選的測驗。

 

像是軍官測驗,因為軍隊的特性,所以篩選目的,就是要找出  能聽懂指令+能執行命令+服從性高+應變能力佳 的人。

 

而,幾乎所有「適性測驗」的篩選,都有「適合進入該團體的服從性」的測驗目的。

 

但是,但是,真正的高智商,其中一個巨大的特徵,就是高智商者通常都有一種,基於堅固的邏輯推理基礎,對世界萬物的,理性質疑的現象。這種『理性質疑』的現象,就是和一般適性測驗需要的「服從性」,幾乎背道而馳的一種特質現象。

 

所以,這種測驗,和單純以『智力』測量的測驗,是完全不相同的概念。當然測驗設計也會不同,當然測驗計分、測驗效度信度也會不同、測驗題目不同、測驗欲測目標完全不同。

 

如果一個人,拿著這種,以「智力測驗」為名的『適性測驗』的分數,充其量不過只能解釋成,那個人適合那個工作的合適度。這種適性測驗的分數,#絕對不等同於真正的智力表現。

 

這種,完全誤解智力測驗,拿一個適性測驗,就到處宣稱的行為,難道不是無知?

 

入學資格測驗、公司招聘測驗等等等,也是完全一樣的概念。

入學測驗,只是代表,你適合進入這間學校的合適度。

公司招聘測驗,只能解釋,你符合這家公司想招聘的合適度。

 

這種拿一個,本質內容各方面,都與真正智力測驗無相關的適性測驗,就粗魯宣稱成自己的「智力分數」的行為,這不是無知,什麼叫做無知!!!


 

[什麼叫做智力測驗]?

真正的智力測驗,從施測開始,就必須是嚴格變項控制。從測驗取得,就是非專業相關人員,就完全無法無法取得的,就算有錢也沒有資格購買。

連施測者可以有什麼表情、可以說哪些話、施測環境…全都有嚴密的規定的控制變項。

還有測驗計分、文化差異評量、種族效應考量、施測與再測日期…光是完整操作一次流程,至少需要一個月。

 

現在的,正式的「智力測驗」,目的不再是德國優生學那種殘忍可怕的東西,也不再只是用於教育、職業的篩選;這種簡單目的篩選部分,使用的是簡化版本的適性測驗,只是依舊延用智力測驗的名目而已。

 

現代的,正式心理學使用的真正的智力測驗,目的在於『找出一個人心理挫折的原因』。因為對於想要解決人類心理問題的心理學來說,一個人的表現,比平均值(多數)過高或者過低,都是會產生巨大壓力的狀況,而這種過高過低的表現,通常是可以用來解釋當事者困境的因素;而部分疾病,更因為經常伴隨智力方面的缺損,所以智力測驗對心理疾病的判讀,是非常重要的工具。

 

所以,專業正式的心理智力測驗,才會是那麼嚴密控管,並且被高度重視的工具。

 

甚至在心理疾病的判讀上,我們還會配合其他的特殊目的測驗,像是壓力測驗、人格測驗等等的,去輔助智力測驗無法測量的部分,來提供心理診斷時,需要的數據資料。

 

我們可以說,心理學使用的測驗,從測驗設計開始,一直到計分、結果判讀各方面,其操作手冊是嚴密變項控制,並且規定非常嚴謹的。這是一種,極度嚴肅的疾病診斷工具的概念,並不是那種,打著心理測驗名義,招搖撞騙拿來玩的東西,可以相提並論的。

 

市面上那種,打著智力測驗名義的小遊戲,或者某機構為了篩選標的,做出來的適性測驗,和心理學使用的專業測驗,是完全無法比較的,完全不同層次,完全不同設計;完全不同的東西,根本連類推的可行性都完全沒有。


 

更何況,不管是過高或是過低的智商,這種人,必然會有這種狀況造成的,長期累積而成的某種特異行為(如前面提過的美人認知)。

 

如果只是因為無知而誤解並自稱,卻以為那是優越的,還拿自己的錯誤認知去污染社會視聽,這種行為,難道還不夠丟臉!!!

 

就如同蔡康永先生在他節目奇葩說中,經常性的會在辯論過程中,非常認真嚴肅的”肅清視聽”一樣,蔡先生擔心的是,某些玩耍時的言論,倘若沒有認真的澄清,導致社會大眾的誤解,這種後果會非常嚴重。

 

所以我今天寫這篇,給有緣的朋友看,希望你不再被那些無知者的國王新衣所綁架,得到真正心靈的自由和平和。

 

其實,人類的智力,有某程度上是可以後天加強訓練的,可惜我因為擔心誤導誤解,所以無法將方式寫出來…但是我已經有幾個成功案例了,只是,這些案例們,都付出非常多的心力,才有智能方面,明顯的進展狀況。他們真的非常的辛苦。

 

但是,自主訓練自我認知、後天智力發展的第一步,其實也在我的每一篇文章中…,長期接受正確認知,讓自己思考不僵化,訓練自己的表述能力和邏輯思考能力,允許承認自己錯誤的空間,自我定錨點的不斷調整和修正,資料的自主搜尋,正確的資料判斷和整合…這些都是,自我訓練認知和智力發展的第一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K. 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